近年來,合村并居、合村并鎮、統一規劃建設新農村在全國各個地方都大力推進。這對于農村建設發展以及很多農民來說,都說得上是一件大好事,因為很多地方的農村確實存在著村莊小人口少、人口流失嚴重、基礎設施落后、地理位置偏僻等問題,合村并居把多個小村并成大村,重新選址統一規劃建設,配套建設下水管網、燃氣網絡以及公園廣場、學校醫院、商場超市等公共設施和公共場所,農民的居住生活水平有了一個大提升。一些地方在合村并居、統一規劃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經常會忽視這些不同意見,認為應當“少數服從多數”,對這些不同意搬遷農戶的房屋強制拆除,產生了很多的矛盾糾紛。合村并居加快推行,少數人不同意可以強拆嗎?
一、首先要搞清楚這幾個事實:
(1)農民房屋受法律保護
從感情上說,農民的房屋是大半輩子的奮斗結晶,一磚一瓦、一梁一棟都凝結著農民的心血;從法律上說,《物權法》《土地管理法》《民法典》等都明確了對農民宅基地使用權與房屋所有權的保護,房屋是農民的私有財產,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得強制拆除農民的房屋。
(2)合村并居不是征收行為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需要,可以征收農村集體土地,包括農民的宅基地和房屋,在新的《土地管理法中》,明確了征收應當取得大多數人的同意,“個別確實難以達成協議的,應當在申請征收土地時如實說明”。但合村并居土地所有權并沒有國有化,不是征收行為,不具有行政強制力,要遵守完全的“自愿原則”,強拆農民房屋都是侵害農民房屋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的違法行為,絕不能把“多數人同意”作為農民房屋拆除的法律或者政策依據。
(3)補償數額要與農民充分協商
拆除農民房屋、讓農民騰退宅基地,就必須給予一定的補償,必須充分保障農民的權益。合村并居應當補償農民多少錢呢?各地一般都是將農民騰退的宅基地復墾,置換增減掛鉤指標,為了在城市周邊可以有更多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這也是補償的資金來源。在補償中,可以參照《土地管理法》中“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的原則,不讓農民在取得新住房時有任何難處。
(4)切不可拆了舊房,遲遲不建新房
先拆后建是很多地方在合村并居中的做法,這主要是防止有些農民搬進新居之后不拆舊的問題,但這也有可能產生新的問題,就是有些地方將農民房屋拆除之后,在很長一段時間中沒有開工建設,造成被拆遷農民流離失所、全家在窩棚里度日。因此,合村并居要嚴格遵守《土地管理法》中明確規定的“先補償后搬遷”的原則,只有當補償足額到位并且安置妥善后,才能進行搬遷,房屋才能被拆除。這是被征收農民必須堅守的底線,也是政府部門必須嚴格遵守的程序。
二、相關法律規定:
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個人承包的土地歸個人使用,政府沒有權利無補償的使用個人承包土地。如為公共利益政府需要使用,必須通過征收程序征收土地,并應當給予土地使用權人合理補償。該補償包括土地本身價值補償、青苗和地上附著物補償、臨時安置補助等等。沒有補償,不能強征,如果您覺得當地補償不合理,請不要簽署任何文件,及時通過復議訴訟等法律途徑維權。
三、農村房屋被強拆如何維權?
1.整理證據
遇到征地拆遷時,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集證據證明房屋,例如照片,錄像帶等材料,最好添加參照物。
2.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對于被強行拆遷房屋的被拆遷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并請求法院確認當地政府的強迫拆遷行為是違法的。一方面,從法律上確認強迫拆除行為是非法的,并為要求賠償鋪平道路。另一方面,這也是贏得雙方進行談判和談判的機會。
3.獲得補償或補償
無論需要補償,還是賠償,還是兩者兼而有之,被拆遷人都應注意:只有獲得補償或賠償,才視為維權成功。
總結: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及實施細則的規定,公民遇到非法的強拆時,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根據國務院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和建設部的《城市房屋拆遷行政裁決規程》的規定結合司法實踐,可以申請強制拆遷,但必須遵守強制拆遷程序。除以下機關外,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無權實施房屋強拆:1、對于違法
對這一塊稍微有所了解的話,我們應該就能知道對于建設用地的補償標準都是根據當地的經濟水平來的,那么有沒有一個全國適用的標準呢?答案是有的,具備指導意義的標準我們來看看;(一)國有建設用地按照土地批準用途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集體土地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四十四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行政機關土地管理部門應當依照《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五條的規定,人民法院應當按照申請的規定執行,根據其下
《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中表明,對于那些已經閑置2年以上的住宅或者倒塌以及空閑的房子,需要在確定土地使用權基礎上,由村集體匯報到上級政府,并取消其土地的登記資格,由村集體進行回收的管理工作
? 2019 TywNet,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版權歸甜柚所有
本站部分內容轉載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刪除 ICP證:湘ICP備1800415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