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快房屋征收拆遷的進度,征收方經常對被征收的房屋進行強拆,強拆的名義也是花樣百出,有明目張膽強拆的,有趁被征收人出門后立馬偷拆的、有三更半夜偷拆的,有所謂不小心搞錯而誤拆的。這些強拆不但導致被征收房屋直接毀損,而且也導致房屋內物品毀損,對于房屋的價值,一般在征收之前就測量登記過,房屋價值相對容易確定,但是屋內財產因為具體損失數額的舉證責任分配不明確,實踐中,被征收人的損失往往很難追償。那要怎么來賠償呢?
就違法強拆行政賠償,被拆遷人可以通過拆遷安置補償程序獲得相應補償,不僅包括因違法強拆行為對被拆除房屋、附屬物、被損壞的室內物品等造成的直接財產損失,還應包括被拆遷人可能享有的全部拆遷安置補償權益,如拆遷安置房、搬遷補助費、臨時安置補助費等。
支付賠償金以及返還財產、恢復原狀均是國家賠償的賠償方式。
如果房屋系因城中村改造而被拆除,恢復原狀已經不具備現實可能性,對被拆遷人的財產損失以支付賠償金的方式賠償符合客觀實際和法律規定。同時,從切實保障被拆遷人居住權益和補償權益的角度出發,如果被拆遷人未獲得安置,相關部門還有提供拆遷安置房的義務,以保障被拆遷人的賠償方式選擇權。
面對違法強拆,對被拆遷人的損失賠償不應低于其原應得的相關拆遷安置補償權益。再次,要兼顧其他被拆遷人的合法權益,綜合考量其他被拆遷人以及當地其他項目的類似補償方式與標準、安置情況,全面考慮法律、行政法規以及相關政策規定的連續性、一致性和公平性。
對被拆遷人的損失賠償,要填平補齊受損的財產權利,確保其在同等條件下獲得不低于其他被拆遷人所享受的拆遷安置補償利益。同時還要考慮到被拆遷人自房屋被強拆后多年未獲得補償、賠償的客觀情況,切實彌補因違法拆遷所造成的各項損失,對被拆遷人作出公平合理的賠償。對于搬遷補助費、臨時安置補助費等損失賠償問題,行政機關應當按照當地拆遷補償安置政策并結合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賠償數額。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故在征收人訴征收部門確認違法強拆的行政訴訟案件中,應當由行政機關就其行為合法承擔舉證責任。但涉及到財產損失問題,應當本著“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由被征收人就其在強拆中的損失承擔舉證責任。但是,當強拆行為存在重大程序違法時,例如,強拆前沒有下達強制拆除決定,征收部門未依法辦理被征收房屋內財產公證等情況,被征收人應當只承擔初步舉證責任,征收部門應當承擔具體損失數額的舉證責任,如果其不能證明,應當按照被征收人的主張并提供了初步證據證明的數額加以賠償。因為被征收人在房屋征收拆遷過程中出于弱勢地位,在不被通知即強拆房屋內財產已經毀損的情況下,被征收人很難舉證證明財產損失、滅失的具體數額。而此后果是由征收部門的強拆行為引起,征收部門具有過錯,所以應當由征收部門承擔舉證責任。
在此提醒各位被征收人,在得知征收部門欲對房屋進行強拆時,對房屋內的物品特別是貴重物品可以先進行拍照、錄像取證,或者申請公正機關進行公正,避免因缺乏證據證明導致主張不能得到支持。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遭受強拆后起訴時效依據不同的起訴而定,如果是行政訴訟的,應該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最長不超過20年,如果是民事賠償訴訟的,起訴時效為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
1、有材料證明房屋和土地都是自己的,保存好相關材料。2、收集有關征收拆遷的文件。3、盡可能拍照、錄像取證。拆遷主體盡量拍到來拆遷的人是誰,或者車牌號等重要信息。房屋的照片面對強拆,房屋照片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報警,為什么要報警?報警是我們保存證據的一個過程,發生強拆行為一定要第一時間報警并錄音,說清楚時間地點事件,警察出警后,記住出警人員的警號,以及配合出警人員記錄好出警記錄,此時最好也要錄音,如不
違法強拆的賠償標準是多少?沒有明確標準。1、根據《國家賠償法》的規定,行政違法拆遷的應當賠償。《國家賠償法》第4條第3項規定,違法征收、征用財產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2、請求國家賠償的,應當先向
? 2019 TywNet,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版權歸甜柚所有
本站部分內容轉載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刪除 ICP證:湘ICP備1800415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