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被拆遷人咨詢律師時,都會向律師問一個問題:拆遷補償究竟是按照人頭數補償還是按照面積補償?這兩種補償方式哪一種更劃算、能拿到更多的補償?針對廣大被拆遷人頗為關注的問題,律師進行了詳細解答。
根據2020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土地管理法》規定,征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確保被征地農民的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得到保障。當征地補償款撥付到村集體后,再由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村民會議決議,在不違反上位法規定的情況下統一進行分配。
實際上,在評估被征用土地和房屋時,通常根據土地和房屋的面積來定價,但在實際分配過程中,村集體將考慮每個家庭的實際人口、戶籍、村民家庭成員的村民資格等。
在部分地區的規定或者項目的征補方案中也存在結合被征收人戶籍登記情況、家庭人口數量等信息給予人頭補償的方案,例如給予每人獲得多少平米安置房面積的資格等。
但是,農民朋友們要注意了,不管是按照面積來補償,還是按照人頭數來補償,都不能違背最基本的補償原則,不能越過“公平合理”的底線。如果出現類似“人少地多”還按照人口數補償,導致被征收人生活居住水平嚴重下降的情況,被征收人就要及時依法爭取自己的權益了。
最后,提醒廣大被征收人、被拆遷人,“保障農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是農村征地拆遷補償的最基本原則。實踐中無論是以面積為計算補償的主導因素,還是結合人頭數來給予被征地農民安置補償,都要以補償結果公平合理為最重要的評判標準。
在面臨征收補償不合理的情況下,廣大被征收人、被拆遷人一定要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盡早咨詢專業律師,在專業律師的指導下解決拆遷補償不合理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拿到滿意的補償款。
一般來說我們在實踐中所陳述的“房屋面積”就是“建筑面積”。再一個,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評估辦法》第9條規定,對于已經登記的房屋,其性質、用途和建筑面積,一般以房屋權屬證書和房屋登記簿的記載為準。在
拆遷應該和戶口和面積哪一個有關系?其實,這是不一樣的方面,根據土地的性質,補償標準是不一樣的。我們首先來看看集體土地上的法律規定: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和國土資源部、最高法院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農
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及國土資源部、最高院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表明,農村宅基地是依據所在地的綜合地價進行補償,而房屋是按照地上附著物進行補償。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方法及標準主要分為三種:第一種,貨幣補償
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意見》(國發〔2013〕25號),棚戶區改造分為城市棚戶區改造、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國有林區棚戶區改造、國有墾區危房改造四類。由此,棚戶區改造系在國有土地上開展與進
? 2019 TywNet,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版權歸甜柚所有
本站部分內容轉載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刪除 ICP證:湘ICP備1800415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