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對處于城市之中的國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補償,依據的是《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而在征收涉及農村集體土地上的房屋時,則因沒有相對應的行政法規的規定而顯得模糊、不明確起來。那么,集體土地上的房屋在面臨土地征收時究竟會有何種補償結果呢?
1.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
這一模式來源于《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的規定。它是農村集體土地征收領域最初的補償模式?!锻恋毓芾矸ā返谒氖邨l中,規定了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計算標準。
《土地管理法》頒布實施多年,隨著社會發展、生活成本提高,這三類征地補償費用逐漸無法保持農民原有的生活水平。于是,原國土資源部在2004年發布《關于完善征地補償安置制度的指導意見》。增加了制訂統一年產值和區片綜合地價的規定,解決補償標準偏低、同地不同價、隨意性較大等突出問題。不過,這并不能規范對宅基地上房屋的補償。
法律規定,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補償費,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自行規定。在這一模式中,宅基地上房屋,有可能只被視作地上附著物給予補償。
例如,濟南市《關于進一步規范集體土地上住宅征收拆遷安置補償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規定嚴格執行征地拆遷一戶一宅安置政策。以宅基地面積作為安置依據的房屋征收拆遷時,按照現行征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標準進行補償。有合法房產證的,以證載面積為準給予補償;無合法房產證的,由各區政府依法依規組織認定房屋建筑面積,最高不得超過260平方米,超出部分一律不予補償。
2.宅基地區位補償價+房屋重置成新價
2011年,中紀委、監察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強監督檢查進一步規范征地拆遷行為的通知》。
該《通知》提出,房屋拆遷要按照建筑重置成本補償,宅基地征收按當地規定的征地標準補償,被征地拆遷農戶所得拆遷補償以及政府補貼,能夠保障其選購合理居住水平的房屋……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作出修訂之前,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要參照新頒布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590號令)的精神執行。
宅基地上房屋在建設時,農民投入了大量資金成本。如果將耕地的地上附著物與農民居住的房屋完全劃等號,肯定不符合公平合理的征收補償原則。
宅基地上房屋歸建房的農民所有。宅基地雖然歸屬村集體所有,但使用權在農民手中。所以,征收宅基地上房屋,不應只補償失去房屋的損失,也應對農民失去的宅基地給予補償。
例如,《北京市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管理辦法》(即“124號令”,現行有效且一直在普遍適用)將宅基地征收拆遷補償方式設置為貨幣補償、房屋安置、有條件的地區另行審批宅基地3種。
《管理辦法》第十四條規定,拆遷宅基地上房屋實行貨幣補償的,拆遷人應當向被拆遷人支付補償款。補償款按照被拆除房屋的重置成新價和宅基地的區位補償價確定。房屋重置成新價的評估規則和宅基地區位補償價的計算辦法由市國土房管局制定并公布。
《北京市宅基地房屋拆遷補償規則》中提供了這一補償模式的計算公式。
房屋拆遷補償價=宅基地區位補償價×宅基地面積+被拆遷房屋重置成新價。宅基地區位補償價=(當地普通住宅指導價-房屋重置成新均價)×戶均安置面積÷戶均宅基地面積。
當前,已有許多地區的地方規定認可了這一補償模式。區分開普通地上附著物與非住宅房屋,比單一模糊的地上附著物概念,更能保證被征地農民的生活質量。農民朋友想要知道自己所涉項目對宅基地房屋的補償,還要多多了解自己所在地區的政策。
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征收土地的安置補助費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
第一步:征地告知。在征地依法報批前,當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將擬征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準、安置途徑等,以書面形式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第二步:土地現狀調查確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對擬征土地
一、土地補償費土地征收的土地補償費是如何計算的呢?土地補償費一般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二、土地征收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
拆遷方應該按照當地規范向被拆遷人領取所有補償金額的以下幾種方法;1、拆遷補償費用,是對被拆遷人房屋損失的補償,一般按照房屋的結構按照平方米進行計算。2、搬家周轉費,是對被拆遷人房屋拆遷之后,房屋沒有下
? 2019 TywNet,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版權歸甜柚所有
本站部分內容轉載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刪除 ICP證:湘ICP備18004154號-1